[重點解析]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這個知識點歷次考試都有所涉及,是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點。
1.這里出現(xiàn)的數據需要掌握。這里的“10周歲以上”的含義應該是包括“10周歲”的。因為,下文中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界定為“不滿10周歲”。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知識點與后面的《合同法》中的可變更、可撤銷合同緊密相連,因而更適于出題。學習此部分內容應該結合《合同法》中的可變更、可撤銷合同來學習。
3.無民事行為能力
《民法通則》第12條第2款規(guī)定:“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民法通則》第13條第1款規(guī)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重點解析]
相對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這部分知識點較少出現(xiàn)在試題中。因為,很明顯,這類人與工程建設并不密切相關。但是,從民法的角度看,這部分內容依然是基礎知識,我們也要很好地理解。
各國法律對成年年齡、構成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條件的規(guī)定是不同的。對于此,我國《民法通則》第143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定居國外的,他的民事行為能力可以適用定居國法律!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進一步做出了補充:
(1)定居國外的我國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如其行為是在我國境內所為,適用我國法律;在定居國所為,可以適用其定居國法律。
(2)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內進行民事活動,如依其本國法律為無民事行為能力,而依我國法律為有民事行為能力,應當認定為有民事行為能力。
(3)無國籍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一般適用其定居國法律;如未定居的,適用其住所地國法律。
[重點解析]
這部分內容是原教材沒有的內容。補充進來顯然是考慮到了我國工程建設國際化的需要。由于其初次進入教材,且這三條很適合出題,所以,需要重點掌握。
這三種情形中,又尤其應當重視第二條。因為對于第一條,“定居在國外的我國公民”與我國的工程建設活動不密切相關。我國到國外施工的人員很少有定居國外的我國公民。而對于第三條,“無國籍人”到我國來施工也不多見。只有第二條與我國的工程建設活動最密切相關。
(二)法人
《民法通則》第36條規(guī)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根據《民法通則》第37條的規(guī)定,法人應當具備四個條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
(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4)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把法人分為企業(yè)法人和非企業(yè)法人兩大類。非企業(yè)法人又可分為機關法人、事業(yè)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企業(yè)法人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是法人中數量最大的一種。
相關推薦:考友錄:建造師真人考友社區(qū)期待你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