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工程成本的計算
企業(yè)應在期末對未完工程進行盤點,按照預算定額規(guī)定的工序,折合成已完部分分項工程量,再乘以該部分分項工程預算單價,以計算出期末未完工程成本。
利用公式:期初未完工程成本+本期發(fā)生的生產(chǎn)費用期末未完工程成本=本期已完工程成本。
八、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成本的均衡性問題
施工的過程分三個階段,人、材、物的投入也有其不同,每個階段的成本核算也都有其特點,在實際工作中,往往不注意這些。
1)、籌建期存在的問題
施工項目在籌建期間是一般是沒有產(chǎn)值的,費用除計入固定資產(chǎn)及福利費以外,其余一般應計入"長期待攤費用"科目,工程開工后分期攤?cè)氤杀。也就是說,成本費用在當期不體現(xiàn),這樣可以避免工程項目在籌建期就出現(xiàn)人為虧損的現(xiàn)象。
2)、正常施工期存在的問題
北方冬季不能施工,但也要有費用發(fā)生,發(fā)生的應計入工程成本的費用屬于未完工程性質(zhì)的,應計入相應科目核算,如果來年開工后,有可靠的價款收入,則當期發(fā)生的費用不予結(jié)轉(zhuǎn),待開工后一次或分期結(jié)轉(zhuǎn),否則直接計入當期成本。
3)、收尾階段存在的問題
正常施工期應對收尾的費用予以充分估計,通過預提費用計入成本,這樣可以防止工程先盈后虧,也能保證工程尾工階段有足夠的資金支持。
2、分包工程核算問題
分包工程分兩種形式:一種是作為自行完成工作量,另一種是不作為自行完成工作量。作為自行完成工程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自然與自營工程相同;不作為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與自營工程沒有本質(zhì)性的差別,只不過它講的是總體成本,屬于臨建部分的需要攤銷,屬于主體部分的要與自營工程同步進行,體現(xiàn)出分包工程利潤。在實際工作中,分包工程的核算往往是以款項的支付為依據(jù),而不是采取應收應付制,造成成本不均衡,而且分包工程的利潤體現(xiàn)在自營工程之中,無法直觀反映二者各自的經(jīng)營成果,與整個核算體系相分離。
3、成本口徑差異問題
施工企業(yè)成本核算的特殊方式主要是通過預算成本來衡量實際成本的節(jié)約和超支,但目前二者的口徑有許多不同。
1)、預算上的施工管理費項目與會計核算內(nèi)容的不同
如會計上的管理費用,期末轉(zhuǎn)至當期損益。該項費用只與時間相關(guān)。
相關(guān)推薦:2010年一級建造師考試時間確定:9月11、12日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