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對病毒生物學性狀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測量大小的單位為納米(nm)
B.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
C.以復制方式增殖
D.必須寄生于活細胞內
E.屬于非細胞型微生物
(答案:B)病毒屬于非細胞型微生物,其形體最小,測量大小的單位為nm,必須寄生于活細胞內才能復制增殖。其結構中僅含有DNA或RNA一種核酸。
42.對淋病奈瑟菌(淋球菌)的敘述,唯一正確的是
A.主要經(jīng)呼吸道傳播
B.為革蘭陽性球菌
C.人是淋球菌的唯一宿主
D.淋球菌可產(chǎn)生自溶酶
E.大多無莢膜和菌毛
(答案:C)淋病奈瑟菌生物學性狀為革蘭染色陰性球菌,大多無莢膜但有菌毛,不產(chǎn)生自溶酶(腦膜炎奈瑟菌能產(chǎn)生自溶酶)。該菌不經(jīng)呼吸道傳播,主要經(jīng)性接觸傳播,可導致人類淋病,動物不發(fā)生淋球菌感染,人是淋球菌的唯一宿主。
43.關于細菌內毒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由革蘭陰性菌裂解產(chǎn)生
B.化學成分為脂多糖
C.毒性較弱且無特異性
D.耐熱,160℃2~4小時才被破壞
E.抗原性強,經(jīng)甲醛處理可制成類毒素
(答案:E)細菌內毒素是革蘭陽性菌細胞壁的化學成分脂多糖(LPS),由菌體裂解后釋放,其特征是抗原性相對較弱,毒性不強,不能經(jīng)甲醛脫毒處理成類毒素,但對外界抵抗力強,耐熱,160℃時要經(jīng)2~4小時才被破壞?乖詮,經(jīng)甲醛處理可制成類毒素,是細菌外毒素的特征之一。
44.可引起假膜性腸炎的細菌是
A.金黃色葡萄球菌
B.變形桿菌
C.沙門菌
D.肉毒梭菌
E.大腸埃希菌
(答案:A)金黃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假膜性腸炎。
45.在下述白假絲酵母菌(白色念珠菌)感染導致鵝口瘡的誘發(fā)因素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生兒的口腔正常菌群尚不完善
B.人工非母乳喂養(yǎng)新生嬰幼兒及口腔黏膜損傷
C.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癥患者,如AIDS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
D.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導致口腔菌群失調
E.母乳喂養(yǎng)新生嬰幼兒,促進白色念珠菌在口腔內異常增殖
(答案:E)白假絲酵母菌(白色念珠菌)是口腔正常菌群中的成員,與其他微生物處于微生態(tài)平衡時,不致病。該真菌對抗細菌類藥物不敏感,當濫用廣譜抗生素時,殺滅了與之拮抗的細菌,或機體免疫力低下,或新生兒未完善正常菌群等,均可使白色念珠菌惡性增殖而導致鵝口瘡。經(jīng)調查證明,人工喂養(yǎng)的新生兒較母乳喂養(yǎng)者易患鵝口瘡,母乳喂養(yǎng)是保護因素。
46.可通過ADCC作用介導細胞毒作用的細胞是
A.漿細胞
B.CTIL
C.B細胞
D.NK細胞
E.肥大細胞
(答案:D)參與ADCC作用的細胞表面需要有可以與IgG分子結合的FcγR并具有細胞毒功能,在選項中只有NK細胞同時具有這兩個特征,所以選擇NK細胞。
47.能殺傷細胞的細胞因子是
A.IL-2
B.TNF-a
C.干擾素
D.IL-4
F.IL-1
(答案:B)在羅列的細胞因子中,只有TNF具有直接殺傷細胞的能力,其他因子只能通過調節(jié)其他細胞或細胞因子的功能而間接發(fā)揮這個作用,所以選擇B。
48.參與替代途徑激活補體的物質是
A.IgG
B.IgM
C.IgD
D.脂多糖(ILPS)
E.MBL
(答案:D)LPS、酵母多糖、凝集狀態(tài)的IgA和IgG4(本題中未明確IgG是凝聚的IgG4,所以不選)等可以直接激活補體活化的替代途徑,所以應該選擇D。
49.屬于Ⅲ型超敏反應性疾病的是
A.過敏性鼻炎
B.新生兒溶血
C.Arthus反應
D.接觸性皮炎
E.支氣管哮喘
(答案:C)Arthus反應是典型的局部Ⅲ型超敏反應,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為T型超敏反應,新生兒溶血為Ⅱ型超敏反應,接觸性皮炎為Ⅳ型超敏反應。
50.紅細胞血型所涉及的特異性物質類型是
A.紅細胞膜上凝集素
B.紅細胞膜上凝集原
C.紅細胞膜上受體
D.血漿中凝集素
E.血漿中凝集原
(答案:B)紅細胞血型可以通過抗原/抗體的凝集反應來進行鑒定,其中抗原(即紅細胞表面的血型抗原)稱為凝集原,血漿中的抗體稱為凝集素,其中紅細胞表面的凝集原是決定血型類型的特異性抗原物質,血型也是以凝集原的種類進行命名的(如ABO血型),因此選擇B。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