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輔導匯總
胃腸病辨證
胃腸病的常見癥狀
脘腹部不適:脘腹脹、痛、憋、悶,腸鳴等。
受納腐熟功能障礙:納呆食少或消谷善饑、饑不欲食等。
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惡心嘔吐,噯氣,呃逆等。
泌別清濁及傳化功能失常:便秘、泄瀉、下痢膿血等。
胃腸病的基本病機
虛證多因 飲食不節(jié) 胃氣虛 受納腐熟功能障礙久病失養(yǎng) 胃陽虛 胃失和降而上逆吐瀉太過 -- 胃陰虛熱病傷陰 腸燥津虧,傳化失司年老陰虛
實證多因 飲食倍傷 寒滯胃腸飲食不潔 胃熱熾盛寒邪、熱邪內侵 -- 腸熱腑實痰飲停留 飲留胃腸 胃失和降氣滯、蟲積等 食滯胃腸 腸失傳化胃腸氣滯腸道濕熱蟲積腸道
常見證型
胃氣虛證:
指胃氣不足,受納、腐熟功能減弱,胃失和降所表現(xiàn)的證候。
病因病機:飲食不節(jié)勞倦傷中胃氣虛 受納腐熟功能減退久病失養(yǎng) 胃失和降而上逆
臨床表現(xiàn):胃脘隱痛或痞脹,按之覺舒,不思飲食,食后脹甚,時作噯氣,口淡不渴,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倦怠懶言,舌淡苔白,脈虛。
辨證要點:胃失和降的表現(xiàn) + 氣虛證。
胃陽虛證:
指胃陽不足,虛寒內生,胃失和降所表現(xiàn)的證候。
病因病機:飲食不節(jié),嗜食生冷過用寒涼、攻伐藥物 胃陽虛 受納腐熟功能減退脾胃素弱,陽氣自衰 胃失和降虛寒內生久病失養(yǎng)
臨床表現(xiàn):胃脘綿綿冷痛,時發(fā)時止,喜溫喜按,食后緩解,泛吐清水或夾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嫩或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辨證要點:胃失和降的表現(xiàn) + 陽虛證。
胃陰虛證:
指胃陰不足,胃失濡潤、和降,虛熱內生所表現(xiàn)的證候。
病因病機:胃病久延不愈熱病后期,胃陰耗傷 胃失濡潤嗜食辛辣、香燥之品 胃陰不足 和降失司情志不遂,氣郁化火 虛熱內生用溫燥藥物太過,耗傷胃陰 吐瀉太過,傷津耗液
臨床表現(xiàn):胃脘隱隱灼痛,饑不欲食,或胃脘嘈雜,或脘痞不舒,或干嘔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結,小便短少,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
辨證要點:胃失和降見癥 + 陰虛證。
腸燥津虧證:
指大腸陰血、津液虧虛,濡潤失職,傳導不利,表現(xiàn)以大便燥結,排便困難為主癥的證候。
病因病機:素體陰虧年老陰血不足吐瀉傷津 腸道失潤久病傷陰 傳導不利熱病后期津傷未復,失血或婦女產后出血過多
臨床表現(xiàn):大便秘結,干燥難下,常數(shù)日一行,口干咽燥,或口臭頭暈,舌紅少津,苔黃燥,脈細澀。
辨證要點:大便燥結 ,難以排出 + 津虧、或陰虛、或血虛等證。
相關推薦:
2014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中醫(yī)診斷學輔導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