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諂諛在側(cè),善議阻塞,則國危矣。(墨子)
釋:阿諛奉承的人圍在身邊,善良的意見建議受到阻塞,這樣國家就危險了。
17、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漢.王符)
釋: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為能夠多方面聽取意見;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為偏信個別人的說法。
18、貌言華也,圣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漢.司馬遷)
釋:華麗的語言是虛偽表面的,實在語言是高尚神圣的,能當藥治病的語言是苦澀的,使人得病的言語是奉承、甜蜜的。
19、計疑無定事,事疑無成功。(三國.諸葛亮)
釋:思考問題猶豫不決,懷疑這懷疑那就不能決定事;做事時疑疑惑惑就不能把事情辦成功。
20、明主者務聞其過,不務聞其善。(《戰(zhàn)國策》)
釋:明白的領導愿意聽別人指出他的過錯,不愿意聽別人吹捧他、講他的成績。
21、怒不犯無罪之人,喜不從可戮之士。(三國.諸葛亮)
釋:生氣發(fā)怒的時候也不去侵犯沒有罪過的人,高興喜歡的時候也不遷就順從那些該殺的人。
22、駑馬馳,駿馬悲;駑馬肥,駿骨朽。(清.梁佩蘭)
釋:騎著劣馬跑時,駿馬就會悲傷;把劣馬養(yǎng)肥了,就使駿馬的骨朽了。
23、有功于國家,即千金之賞,通侯之印,亦不宜吝;無功于國家,雖顰笑之微、敝绔之賤,亦勿輕予。(明.張君正)
釋:對于國家有功的人,就是對他們獎賞千金,封贈提拔,也不應吝惜;沒有功勞的人,對他們就是笑一笑這樣的小表示、一件破舊的褲子,也不要輕以給予。
24、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責任、求賢。(宋·楊時)
釋:治理政事的要害有三方面,就是要樹立志氣、積極負責任、請求賢人相助。
25、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宋.呂祖謙)
釋:當官的辦法有三件事要特別注意:一是清廉、二是謹慎、三是勤政。
26、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宋.林逋)
釋:個人不把錢財看得太重就可以凝聚人,對自己要求嚴格就能使人們信服,寬宏大量就可以得到人,能以身作則就可以率領人。
27、紙上得來終非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游)
釋:單單從紙面上了解得到的東西總歸是淺薄的,必須知道有些事要親身參與、親臨實際。
28、能探風雅無窮意,始是乾坤絕妙詞。(明.方孝儒)
釋:能夠探討出《詩經(jīng)》的無窮含義,才會明白風雅頌是世間的好詞。
29、只手遮天曾幾時,萬人有口終須說。(明.瞿式耜)
釋:想個人一手遮天曾經(jīng)幾時有長久的呢?人們都有口總會要說話的。
30、亂條猶未復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能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宋.曾鞏)
釋:凌亂的柳條還未完全變成青黃色,借著東風的勢就狂舞起來,把它的飛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間還有秋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