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3
2004年7月10日的一場暴雨,讓北京市城區(qū)幾百條路段積水,整個城市交通幾乎癱瘓,給市民帶來了麻煩。
北京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焦志忠承認:北京在此次防汛應急預案中對災情確實估計不足,防汛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指揮調(diào)度混亂的情況。原來的預案中制定的搶險措施滿足不了實際需要。暴雨降臨時,在很多受災地點沒有及時組織足夠的人力和物資搶險。在積水嚴重的地區(qū)沒有及時啟動臨時排水措施。同時指揮部與前線搶險人員通訊不暢,指揮調(diào)度比較混亂。比如當時一個非常緊張的情況,我們需要和前線巡查的人員及時地溝通,結果前線的同志打指揮部的電話打不進來,指揮部找巡查的同志電話打不通,非常著急。北京市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正在制定新的防汛應急預案,將明確防汛災情的等級劃分,提高應對汛情的能力。在處理積水問題上,除了疏通河道,增加水水泵的數(shù)量。 有一些交通樞紐,特別是立交橋下面排水的功能原來設計得還不足,要增加這個能力,多增加幾臺泵。
《新京報》:面對7.10暴雨,積極應對的絕不能僅僅是水務局和市政管委,他們在這場事件中的作用來得太遲了,有效的對策必須是全市層面上的綜合減災應急機制。
《新京報》:有的地區(qū)流水不暢由來已久,為何平時小洞不補,非要等到今日匯流成河,那么多行人頂風冒雨踏水穿行在草窠中,亂成一鍋粥的情景極易引發(fā)擁擠事故,在這種自行解決的疏散中,卻很少看到有關部門的有效作為。
《北京青年報》:氣象部門提前三個小時發(fā)暴雨預警,但市民卻不知道,暴雨提出如何讓公眾更快獲取突發(fā)性災害天氣信息,如何使信息得到最快和最大范圍傳播的問題。
中國新聞社:媒體的關注,專家的把脈,官員的重視,使得在2001年之后,北京的交通再沒有因為一場雪癱瘓過。但防得了雪,卻躲不了雨,過得了冬天,卻過不了夏天。
新華社:京城大雨的警示其實就是對各地各級政府的警示,當前各地正值汛期,突發(fā)災害頻發(fā),各級政府應認真查找漏洞,切實做好行之有效的防災應急預案。
三、申論要求
1.請用不超過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25分)
2.以下是某市政府某部門政策研究調(diào)查員, 對本市的危機管理的缺陷提出的解決方案。請選出錯誤的選項,并進行分析說明。字數(shù)不得超過150字。(25分)
我市的危機管理存在明顯的漏洞,經(jīng)過調(diào)查,現(xiàn)提出以下解決方案:
A.設立專門的危機管理機構。建立起各部門聯(lián)動、信息和資源共享,由危機管理機構統(tǒng)一調(diào)控我市的危機管理問題。
B.加快設立危機預警和危機處理機制。針對危機潛伏期、爆發(fā)期設立處理的方法,達到一種危機處理應變的能力。
C.加強市政建設和管理。各職能部門加強平時對安全系統(tǒng)的管理、維護和建設。在城市設計規(guī)劃時,要充分考慮安全因素,城市化的規(guī)模、速度要理性。要求開發(fā)商分擔基礎設施建設,不能靠政府單方面投入。
D.對于在危機處理過程中玩忽職守、管理不力的職能部門及其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后果嚴重的要依法制裁。
E.通過各種媒體對市民進行危機處理的方法、措施宣傳。要將市民的相助與自助結合起來,比如,引導市民參加自助、他助、社區(qū)、志愿者等等活動。
3.某省正在做完善“公共安全危機綜合管理機制”工作,以省政府某部門調(diào)查員的身份提出建議。字數(shù)不超過1200字。(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