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常識判斷
【大綱原文】
例題:下列關于法律體系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法律體系由法律部門組成
B。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尚不完備
C。中華法系也即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D。法律體系是一國法律有機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體
(解答:C)
例題:盡管我們關于太陽能的研究和議論已經(jīng)相當多,但今天對太陽能的利用還是非常有限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難以將陽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開發(fā)出有效的收集和儲存太陽能的系統(tǒng)
C。核能仍然更為有效
D。太陽能系統(tǒng)尚不安全
(解答:關于太陽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沒有系統(tǒng)的知識,但是仔細考察四個選項,你可以依據(jù)常識看出A、C、D三個理由都不恰當,只有B選項所說的原因更為準確,故正確答案為B。)
【京佳解讀】
2010國考大綱:常識判斷測查的內容涵蓋法律、政治、經(jīng)濟、管理、歷史、自然、科技等方面,側重考查應試者的法律知識運用能力。
由考綱可知,法律常識依然是常識判斷的主要測查內容,復習重點依然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膸状蟛块T法。根據(jù)我國最新國情,2009年時政、科技、經(jīng)濟常識應該是備考的次重點。此外,國家公務員管理制度及行政管理的基礎知識應作為管理常識的核心而重點掌握。
09年國考常識判斷部分涉及憲法1道、立法法1道、行政處罰法1道、刑法1道、民法通則1道、行政法1道、法理學1道、文史常識7道、經(jīng)濟常識4道、科技常識4道、時事常識2道、政治常識1道?忌梢源俗鰝淇贾笇А
三、備考指南
鑒于考試內容涉及面廣而備考時間較短的現(xiàn)狀,京佳專家團隊為廣大考生提供了幾條極具參考價值的建議,力助考生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點備考建議:
1. 首先分析自我,了解的自己的強項和弱勢,有針對性的復習,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克服自己的弱點。
2. 要選擇高質量的輔導資料,多做歷年真題(包括歷年國家真題),真題的設置是非?茖W到位的,無論命題規(guī)律還是試題的難度、考查點。做題過程中要根據(jù)自身學習特點來總結規(guī)律,提高自己綜合分析試題的能力。
3. 常識判斷方面,可以選擇一些公共基礎方面的書籍來看,時政、科技知識以平時積累為主,所以在緊張學習之余,考生應多閱讀報紙或者瀏覽權威網(wǎng)站,迅速搜集信息,掌握最新常識。
4. 在數(shù)量關系方面,要重新溫故中學學過的基礎知識,有了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復習起來就會條理清晰,效果顯著。
5. 在最后的沖刺階段,應提前演練,進行模擬考試,感受現(xiàn)場氣氛,把握做題的速度。在模擬測試中,考生應嚴格按照考試現(xiàn)場的規(guī)定,包括時間、現(xiàn)場布置,最好是多個考生一起做模擬測試,更好地體會考試現(xiàn)場的氣氛。
兩個備考方法:
第一、點面結合法
1. 首先要明確考試大綱羅列的所有題型。對考試大綱要深入了解,對每一種題型的設問、具體要求、作答的參考時限應該心中有數(shù),這樣不會因為不熟悉題型而做不出答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邏輯判斷,這種題型在準備時一定要結合考試大綱,看一下邏輯判斷的設問是什么樣的要求,要明確給出的假設和題干,這個假設是無庸置疑的。在這個假設前提下,作出一個推斷或者在給出的四個選項里面作出一個選擇。
2. 其次是指在備考過程中要注意各個知識內容和要點的把握,只注重對于學科整體框架的把握,而忽視記憶具體的知識內容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要做到既抓點帶面,又以面扶點。但同時也不能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二、自測與互測結合法
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往往只注意知識容量的積累,也就是一味地往自己頭腦里灌注,追求盡可能多的信息量的占有。而很少關注自己是否真的已經(jīng)吸收、消化了。由于缺乏對于知識的辨別與檢驗,考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究竟已經(jīng)學到了什么東西,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心里沒譜。因而在備考過程中考生應經(jīng)常自測與互測,以此來考查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和時間的把控,這種方法也可以提高考生應對考試的心理素質。
京佳衷心祝愿所有為夢想努力付出的學員都有美好的明天。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公務員考試論壇 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wǎng) 考試吧公務員考友群 相關推薦: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0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行測》部分解讀
2010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大綱解讀
2010年度國家公務員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備考策略
中公十年感恩回饋優(yōu)惠活動火熱報名中 點擊查看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