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科一做題公式1:總分總、分點答
材料題分三步走,萬能答題模板
第一步、判斷行為對錯(總)
對:XXX的做法是對的,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錯:XXX的做法違反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應該引以為戒。
第二步、理論點+材料分析(分)
分條羅列、邏輯清晰、盡可能多羅列知識點
第三步、總結理論+材料分析(總)
例如:2021年考察到了教育觀。
那么分論點就圍繞教育觀展開。按照這個邏輯背題答題,通過科目一很輕松!
(真題) 在講解《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時,張老師問哪位同學愿意讀課文。明明主動舉手,但他將課文里的“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這句話讀成了:“天,不,不過,井,井口,那,那么大。”他的結巴逗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學習委員說:“明明,你怎么又搗亂呢?”
張老師愣了一下,問故作結巴的明明:“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啊?”明明說:“因為青蛙長時間呆在井底,沒有人和它講話,時間長了,它就連話也說不好了! 聽了明明的回答,張老師靈機一動,大聲問:“大家覺得明明的回答有道理嗎?”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一點道理!”“怎么可能呢?” 看到同學們對這個問題那么感興趣,張老師說:“現(xiàn)在請大家默讀課文,體會一下青蛙到底是怎么想的! 5分鐘后,張老師讓同學們帶著感情朗讀課文,這一次同學們把課文讀得有聲有色。( )。
問題: 請結合材料,從教育觀的角度,評析張老師的教育行為。(14分)
參考解析:
1.張老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合理的,符合新時期素質教育觀的要求。
2.首先,張老師的教育行為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使所有的學生通過學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fā)展。材料中,張老師面對故作結巴的明明并沒有批評指責,而是詢問明明這樣做的原因,并運用教育機智迅速而正確地作出判斷,隨機應變地及時采取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
3.其次,張老師的教育行為注重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允許提問、鼓勵質疑、提倡對話,鼓勵爭辯,寬容“錯誤”,提倡“求異”。材料中,張老師根據(jù)明明的回答,并沒有直接給出定論,而是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們去議論探討,注重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4.再次,張老師的教育行為注重了對學生的引導啟發(fā)。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數(shù)學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材料中,面對明明的回答,張老師抓住了教育契機,對學生展開提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綜上,張老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合理的,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教資科一做題公式2:看分值,踩點答
不論是考教資的科目一還是科目二,閱卷老師給分原則都是一樣的。
踩點給分,多答不扣分。
但答題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根據(jù)分值,看分答題很關鍵!
一般,科目一14分的材料題答5點為佳。12分,則答4點。通常,2~3分為一點。
例如,前文的例題,則是經(jīng)典的14分材料題,按照總分總的格式,答5點即為滿分。
教資科一做題公式3:易混淆、找關鍵
《綜合素質》中,最易混淆的第二章法律法規(guī),涉及的法律主體和法條眾多,每年考的選擇題高達16分。
【行政法律責任VS民事法律責任】
主體不同:行政法律責任--行政主體:教育行政部門;民事法律責任--民事主體:學校。
處理不同:行政法律責任--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罰款);民事法律責任--賠償,降級,開除等
【行政處罰VS行政處分】
、俸x不同:處分包含隸屬關系。對象是行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所屬的國家工作人員。
②處理不同:處罰有罰款,處分無罰款。上述思維導圖可看到,凡是提到罰款的均屬于行政處罰,罰款一定是行政主體(如:政府,工商局,教育局)給,學校不能罰款只能民事賠償。處分處理方法為記過、降級、撤職、開除等。
【名譽權VS榮譽權】
名譽權or榮譽權:名譽權是兩方面的,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名譽;榮譽權單指好的一方面。
隱私權&知情權:將所有學生成績公開公布,即為侵害學生的隱私權。但教師可以選擇單獨發(fā)給其家長,因家長有知情權。
(真題)某機關違反國家規(guī)定向學校收取費用,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由政府責令該機關退還所收費用,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 )。
A.依法給予處罰
B.依法提起訴訟
C.依法給予處分
D.依法提出復議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七十四條 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向學;蛘咂渌逃龣C構收取費用的,由政府責令退還所收費用;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教資科一做題公式4:排除法,選更優(yōu)
在考場上答題時,對于把握不準的難題,不如逆向思考。用排除法將完全不可能的選項排除,再練習題干選擇更優(yōu)解。不僅能縮短答題時間,還能提高正確率,千萬不能在一道單選題上死磕導致后面的作文時間不夠。
教資科一做題公式5:選項近,必排除
教資考試所有選擇題都是單選,答案是唯一的。因此,若果題干出現(xiàn)了兩個表意相近的選項,那么這兩項必錯,不選。答題的正確率直接提高50%。例如下面這題:
(真題)教師王某因為小學生李某在班上曾經(jīng)偷拿過別人的東西,拒絕推薦李某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王某的做法( )。
A.正確,教師有管理學生的權利
B.正確,學生李某理應受到懲罰
C.不正確,王某侵犯了李某的榮譽權
D.不正確,教師應公平對待全體學生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內容。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guī)定開除未成年學生。題干中教師王某的做法錯誤,不應當因為學生曾偷拿東西就差別對待,應公平對待全體學生。故D項正確。C項榮譽權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貢獻或特殊勞動成果而獲得的光榮稱號或其他榮譽的權利。
【思路】
王某差別對待學生,明顯是不正確的行為。A,B均說是正確的行為,因此不選。
再用選更優(yōu)的方法,題干中王某是沒能公平對待學生李某,因此選D。
相關推薦:
2021下半年教師資格真題及答案 ※ 2021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