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一、學習策略概述 |
第 2 頁:二、認知策略 |
第 3 頁:三、元認知策略 |
第 4 頁:四、資源管理策略 |
第 5 頁:五、學習策略的訓練 |
四、資源管理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是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環(huán)境和資源的策略,有助于學生適應環(huán)境并調(diào)節(jié)環(huán)境以適應自己的需要,對學生的動機有重要的作用。
(一)時間管理策略
1.統(tǒng)籌安排學習時間
時間是一種不可回收的資源,每個人都應當根據(jù)自己的總體目標,對時間作出總體安排,并通過階段性的時間來落實。因此,對每一天的活動,都要列出一張活動優(yōu)先表來。
2.高效利用最佳時間
在不同的時間里,人的體力、情緒和智力狀態(tài)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學習時間的質(zhì)可能是不一樣的。因此,要在不同質(zhì)的時間里安排不同的學習活動,以便最有效地利用學習時間。
(1)要根據(jù)自己的生物鐘來安排學習活動。
(2)要根據(jù)一周內(nèi)學習效率的變化來安排學習活動。
(3)要根據(jù)一天內(nèi)學習效率的變化來安排學習活動。
(4)要根據(jù)自己的工作曲線來安排學習活動。
3.靈活利用零碎時間
零碎時間大多是學習的低效時間,如課余、飯前飯后、等人等車、乘車乘船等。這些時間也可以加以靈活利用。首先,可以利用零碎時間處理學習上的雜事。其次,讀短篇文章或看報紙雜志,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或者背誦詩詞和外文單詞,這實際上等于在進行分散復習,可提高記憶效率。此外,可以進行討論和通訊,與他人進行交流,在輕松的氣氛里與人交流,有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啟發(fā)。
(二)努力管理策略
系統(tǒng)性的學習大都是需要意志努力的。為了使學生維持自己的意志努力,需要不斷地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激勵。
1.激發(fā)內(nèi)在動機
對學習本身就有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種重要的內(nèi)在學習動機,它可以使人持續(xù)學習下去,敢于克服障礙,迎接挑戰(zhàn),從學習活動中獲得快樂。學習的內(nèi)在動機是可以自我培養(yǎng)的。
2.樹立為了掌握而學習的信念
每個人學習時都帶有不同的目的,這些學習目的大致可以歸為兩類。一類是為了追求好成績,即所謂的績效目標;另一類則特別注重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即所謂的掌握目標。除了要在考試中真實反映出自己的能力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給自己設立一個內(nèi)在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習是否成功。
3.選擇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
在挑選學習任務時,要挑選那些具有中等難度的任務。中等難度的任務比太易或太難的任務更能激勵自己。
4.調(diào)節(jié)成敗的標準
學習時,要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成敗標準。如果標準一直過高,自己總不滿意自己,結果會造成自責、自卑和情緒低落。相反,如果標準一直過低,自我感覺過于良好,造成盲目的自信,學習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只有適時調(diào)整自己內(nèi)在的成敗標準,才能維持自己的學習自信心。
5.正確認識成敗的原因
學習有成功,但也難免失敗。人在成功或失敗時,肯定會產(chǎn)生相應的情緒反應,但積極或消極的情緒并不直接等于自己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反應過后,需要冷靜下來,客觀而正確地認識自己成敗的原因,以便獲取下一次成功,避免下一次失敗。
6.自我獎勵
當學生獲得了滿意的效果后,要設法讓學生對自己進行獎勵。
(三)學習環(huán)境設置策略
學習環(huán)境是可以人為地選擇、改善與創(chuàng)設的。設置學習環(huán)境是為了使周圍的環(huán)境更有利于學習活動的展開。首先要注意調(diào)節(jié)自然條件,如流通的空氣、適宜的溫度、明亮的光線以及和諧的色彩等。其次,要設計好學習的空間,如空間范圍、室內(nèi)布置、用具擺放等因素。
(四)工具的利用策略
學習工具是學習中所必不可少的學習資源,學會有效利用學習工具對我們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1.參考資料的利用
選用參考資料時,要注意所選資料宜精不宜雜。使用參考資料時,要注意配合教材。
2.工具書的利用
工具書包括字典詞典、百科全書、年鑒以及索引等。選擇工具書時,要注意選擇最新版本和有權威性的出版社或作者群,以確保知識的科學性和時代性。使用工具書時,一是要注意了解并熟悉檢索方式,二是要注意將工具書中的信息與書本上的上下文結合起來理解。
3.圖書館的利用
進入圖書館,首先要學會根據(jù)圖書目錄查閱所需要的書籍。在圖書館看書,要注意做讀書筆記和摘要。
4.廣播電視的利用
廣播電視不僅可供人娛樂,也能增長人的知識,開闊人的視野。但要注意有選擇地收看,并且要嚴格控制時間。
5.電腦與網(wǎng)絡的利用
電腦可用作教學工具和學習工具,但要注意電腦游戲的影響。
(五)社會性人力資源的利用策略
學習總是需要與人交流,老師和同學是學習最重要的社會性人力資源,必須善于利用。1.老師的幫助
老師不僅是一座知識庫,而且是學習的引路人和促進者,但不要過分迷信老師的權威性。關鍵是得到老師在知識、解決問題以及學習方法上的啟發(fā)。
2.同學間的合作與討論
同學間的相互合作和討論有助于彼此相互啟發(fā)、達成對事物的全面理解。同學間的合作存在許多形式:一種是雙方或小組學習同樣的內(nèi)容,相互討論,彼此提問和回答;另一種是雙方或小組共同完成同一項任務。此外,同學間還可以相互輔導。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