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教育的發(fā)展 |
第 2 頁:教育學的發(fā)展 |
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
第一節(jié) 教育的發(fā)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活動是人類社會獨有的活動;
2.教育活動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3.學校教育是一種專門的培養(yǎng)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4.教育概念的擴展——大教育觀的形成。
二、教育的歷史形態(tài)
依據教育的正規(guī)化程度、實施機構和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存在方式,可以將教育的形態(tài)進行不同類型的劃分。
依據教育的正規(guī)化程度劃分的教育形態(tài)。在教育發(fā)展史上,教育的形態(tài)經歷了從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變。
依據實施教育的機構劃分的教育形態(tài)。按照教育的實施機構,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種教育形態(tài)在實體化教育產生以后,就同時并存于不同的社會之中。
三、教育發(fā)展的歷史新段
根據教育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存在方式劃分教育的形態(tài),可以將教育劃分為原始社會的教育、古代社會的教育和現代社會的教育。
(一) 原始的教育形態(tài)
1. 教育和生產勞動、社會生活具有融合性;
2. 教育具有原始性;
3. 教育具有同一性。
(二) 古代社會的學校教育形態(tài)
1. 學校的產生
第一, 生產的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物質上的準備。
第二, 統(tǒng)治階級對人才的需要,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社會條件。
第三, 文字的產生和文化的發(fā)展,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顯示條件。
2. 古代學校教育的特點
第一, 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想脫離,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活動。
第二,學校教育為統(tǒng)治階級所壟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森嚴的等級性。
第三,學校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學科和治世之術,有明顯的保守性。
第四,教學的組織形式主要是個別教學,教學方法主要是灌輸與死記,同時也注重在實踐中學。
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導地位。
第六,出現?平逃吐殬I(yè)技術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體系。
(三)現代教育形態(tài)
1.現代教育的特點
第一,現代教育具有鮮明的生產性。
第二, 現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眾化道路。
第三, 第三,現代教育內容日益科學化。
第四,班級授課制成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第五,現代教育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教育系統(tǒng)。
2.現代教育發(fā)展的趨勢
第一,教育終身化。
第二,教育社會化。
第四, 教育生產化。
第五, 第四,教育民主化。
第六, 第五,教育國際化。
第七, 第六,教育現代化。
第八, 第七,教育多元化。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