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責編:maxiaoye
看了本文的網(wǎng)友還看了學歷| 高考 中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外語| 四六級 職稱英語 商務英語 公共英語 資格| 公務員 報關員 銀行 證券 司法 導游 教師 計算機| 等考 軟考
工程|一建 二建 造價師 監(jiān)理師 咨詢師 安全師 結構師 估價師 造價員 會計| 會計證 會計職稱 注會 經(jīng)濟師 稅務師 醫(yī)學| 衛(wèi)生資格 醫(yī)師 藥師 [更多]
點擊查看:2014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藥學專業(yè)一》藥理學講義匯總
化學治療藥物
順序 | 題干 | 選項 |
1. | 抗菌藥物抑制或殺滅病原菌的能力稱為 | 抗菌活性 |
2. | 抗菌藥物濃度已低于最小抑菌濃度或藥物全部排出后,仍然對細菌的生長繁殖有抑制作用,此種現(xiàn)象稱為 | 抗菌后效應 |
3. | 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的藥物 | 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磷霉素、環(huán)絲氨酸,萬古霉素、桿菌肽等 |
4. | 通過抑制細胞膜功能發(fā)揮抗菌作用 | 多粘菌素、制霉菌素、兩性霉素 |
5. | 通過抑制蛋白質合成發(fā)揮抗菌作用 | 氨基苷類、大環(huán)內(nèi)酯類、四環(huán)素類、氯霉素類、克林霉素類 |
6. | 通過干擾核酸代謝,發(fā)揮抗菌作用 | 喹諾酮類、磺胺類、利福平、齊多夫定、阿昔洛韋、阿糖胞苷 |
7. | 耐藥性產(chǎn)生機制包括 | 產(chǎn)生滅活酶、改變靶部位、增加代謝拮抗物、改變細胞通透性、加強主動外排系統(tǒng)及其他方式 |
8. | 主要通過腎排泄的抗菌藥 | 氨基糖苷類、萬古霉素、多黏菌素類、四環(huán)素類 |
9. | 對兒童生長發(fā)育有影響的抗菌藥 | 四環(huán)素、氟喹諾酮類 |
10 | 防止和杜絕抗菌藥物濫用包括 | 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發(fā)熱原因不明者不用、不是細菌感染的腹瀉、腸炎不用、皮膚和黏膜一般不用 |
11 | 抗菌藥物聯(lián)合應用的指征 | 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嚴重感染、混合感染、減緩耐藥的產(chǎn)生、降低毒副作用、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 |
12 | 青霉素的抗菌譜包括 | 革蘭陽性球菌和桿菌、革蘭陰性球菌、螺旋體 |
13 | 青霉素對G+球菌有效的有 | 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雙球菌、不產(chǎn)青霉素酶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厭氧的陽性球菌 |
14 | 青霉素對G-球菌有效的有 | 腦膜炎奈瑟球菌、淋病奈瑟菌 |
15 | 青霉素的抗菌機制 | 抑制轉肽酶,造成細胞壁合成障礙 |
16 | 與青霉素聯(lián)合應用有增效作用的藥物是 | 丙磺舒 |
17 | 青霉素為什么不宜與抑菌藥四環(huán)素、氯霉素和大環(huán)內(nèi)酯類合用 | 青霉素屬于繁殖期殺菌劑,而抑菌藥阻礙細菌繁殖,使青霉素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拮抗作用。 |
18 | 青霉素最常見最嚴重的不良反應 | 變態(tài)反應 |
19 | 青霉素治療梅毒和鉤端螺旋體病時可發(fā)生 | 赫氏反應 |
20 | 大劑量青霉素快速靜脈注射可發(fā)生 | 青霉素腦病 |
21 | 引起青霉素速發(fā)過敏反應的過敏原 | 青霉噻唑酸蛋白 |
22 | 引起青霉素遲發(fā)過敏反應的過敏原 | 青霉烯酸蛋白,與血清病樣反應有關 |
23 | 用青霉素治療破傷風、白喉及炭疽癥時應加用 | 相應的抗毒素 |
24 | 氨芐西林、阿莫西林特點是 | 耐酸、廣譜、不耐酶 |
25 | 雙氯西林的抗菌特點 | 耐酸、耐酶、用于耐青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
26 | 呋芐西林、替卡西林、美洛西林抗菌特點 | 不耐酸、不耐酶、對銅綠假單胞菌有效 |
27 | 頭孢菌素類抗菌特點 | 抗菌譜廣、殺菌力強、過敏反應少、對β-內(nèi)酰胺酶穩(wěn)定 |
28 | 第一代頭孢菌素抗菌特點 | 對G+菌作用強,對G-菌作用弱、對青霉素酶穩(wěn)定,對β-內(nèi)酰胺酶不穩(wěn)定、腎毒性較第二、三代大。 |
29 | 第二代頭孢菌素抗菌特點 | 對G+菌不如第一代,對G-菌作用增強、對β-內(nèi)酰胺酶較穩(wěn)定、腎毒較第一代小。 |
30 | 第三代頭孢菌素抗菌特點 | 對G-菌作用強,對G+菌作用弱。對銅綠假單胞菌有效、對β-內(nèi)酰胺酶高度穩(wěn)定、血漿半衰期長、對腎基本無毒性。 |
31 | 亞胺培南為什么要與西司他丁配伍 | 西司他丁抑制腎脫氫肽酶,保護亞胺培南不被滅活。 |
32 | 克拉維酸屬于 | 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 |
33 | 可作為氨基糖苷類的替代品,與其合用可加強對銅綠假單胞菌和腸桿菌作用 | 氨曲南 |
34 | 紅霉素的抗菌作用機制 | 與核糖體50S亞基結合,抑制蛋白質合成。 |
35 | 紅霉素為什么不宜與氯霉素、克林霉素合用 | 作用靶位相同,合用發(fā)生相互拮抗作用。 |
36 | 軍團菌病、百日咳、空腸彎曲菌腸炎和支原體肺炎的首選藥 | 紅霉素 |
37 | 紅霉素主要不良反應 | 胃腸道反應 |
38 | 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中抗菌活性最強 | 克拉霉素 |
39 | 血漿半衰長,每日給藥一次的藥物 | 阿奇霉素 |
40 | 金黃色葡萄球菌骨髓炎的首選藥物 | 克林霉素 |
41 | 克林霉素抗菌機制 | 與細菌核糖體50s亞基結合,抑制蛋白質合成 |
42 | 萬古霉素的特點 | 只對G+菌有強大抗菌作用 |
43 | 萬古霉素抗菌機制 | 抑制葡萄糖基轉移酶,阻止肽聚糖合成,細菌細胞壁缺陷 |
44 | 何藥可出現(xiàn)“紅人綜合征”或“紅頸綜合征” | 萬古霉素 |
45 | 萬古霉素為什么不宜與氨基糖苷類聯(lián)合用藥 | 引起耳毒性和腎毒性的風險增加 |
46 | 氨基糖苷類藥物的抗菌作用機制 | 對敏感細菌蛋白質生物合成的起始階段、肽鏈延伸階段和終止階段三個階段均有影響,抑制蛋白合成。 |
47 |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應 | 耳毒性、腎毒性、神經(jīng)肌肉阻滯、變態(tài)反應 |
48 | 治療土拉菌病和鼠疫的首選藥物 | 鏈霉素 |
49 | 氨基苷類藥物中可用于治療結核病藥物 | 鏈霉素 |
50 | 氨基糖苷類中最易引起變態(tài)反應的藥物 | 鏈霉素 |
51 | 對多種氨基糖苷類鈍化酶穩(wěn)定的藥物是 |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
52 | 氨基苷類藥物中對銅綠假單胞菌有效的有 | 慶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
53 | 非典型分枝桿菌感染主要選用 | 阿米卡星 |
54 | 氨基糖苷類中耳、腎毒性發(fā)生率最低的 | 奈替米星 |
55 | 氨基糖苷類中治療各種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的首選藥 | 慶大霉素 |
56 | 鏈霉素引起過敏休克搶救,除應靜脈注射腎上腺素外還要用 | 鈣劑 |
57 | 為了避免耳毒性,氨基苷類藥物不宜與哪些藥物合用 | 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或順鉑等 |
58 | 四環(huán)素類抗菌作用機制 | 與細菌核糖體30s亞基結合,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 |
59 | 四環(huán)素類的抗菌譜 | G+、G—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和螺旋體及某些原蟲。 |
60 | 立克次體病、衣原體病、支原體病、螺旋體病首選藥 | 多西環(huán)素 |
61 | 四環(huán)素類藥物中可用于酒糟鼻、痤瘡治療藥物 | 米諾環(huán)素 |
62 | 影響牙齒和骨骼發(fā)育的藥物 | 四環(huán)素類 |
63 | 最易引起二重感染的藥物 | 四環(huán)素類 |
64 | 膽汁中濃度高,肝腸循環(huán)顯著 | 多西環(huán)素 |
65 | 易通過血腦屏障,腦脊液中濃度高的藥物 | 氯霉素 |
66 | 傷寒、副傷寒病首選藥物 | 氯霉素 |
67 | 氯霉素嚴重的不良反應 | 骨髓抑制、灰嬰綜合癥 |
68 | 限制氯霉素全身應用的主要原因 | 再生障礙性貧血 |
69 | 喹諾酮類抗菌作用機制 | 抑制細菌DNA的回旋酶(G-)和拓撲異構酶Ⅳ(G+),干擾細菌DNA復制。 |
70 | 對革蘭陰性桿菌抗菌活性為氟喹諾酮類中最高者 | 環(huán)丙沙星 |
71 | 喹諾酮類藥物中尿中排出量最高者 | 氧氟沙星 |
72 | 喹諾酮類藥物中對結核桿菌有效,可作為治療結核病二線藥物 | 氧氟沙星 |
73 | 磺胺類藥抗菌作用機制 | 抑制二氫蝶酸合酶,妨礙二氫葉酸合成 |
74 | 磺胺類藥物中與血漿蛋白結合率低,易透過血腦屏障的藥物是 | 磺胺嘧啶(SD) |
75 | 磺胺類藥物中在腸道分解出的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楊酸鹽的是 | 柳氮磺吡啶 |
76 | 防治流行性腦膜炎的首選藥 | 磺胺嘧啶 |
77 | 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 | 柳氮磺吡啶 |
78 | 甲氧芐啶抗菌機制 | 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 |
79 | 復方新諾明由何藥組成 | 磺胺甲(口惡)唑和甲氧芐啶 |
80 | 特比萘芬的抗菌機制 | 選擇性抑制真菌膜的角鯊烯環(huán)氧化物酶 |
81 | 特比萘芬屬于 | 抗淺部真菌感染藥 |
82 | 咪康唑屬于 | 廣譜抗真菌藥,対淺部和深部真菌感染均有效 |
83 | 酮康唑屬于 | 口服廣譜抗真菌藥 |
84 | 唑類藥物中抗真菌作用最強的 | 伊曲康唑 |
85 | 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首選藥 | 兩性霉素B |
86 | 治療HIV病毒感染的首選藥物 | 齊多夫定 |
87 | 齊多夫定抗HIV機制 | 抑制HIV反轉錄酶,抑制DNA鏈的增長,阻礙病毒的復制和繁殖 |
88 | 主要用于亞洲甲型流感的預防和治療藥物 | 金剛乙胺 |
89 | 奧司他韋屬于 | 神經(jīng)氨酸酶抑制劑 |
90 | 目前防治流感病毒較為有效的藥物 | 奧司他韋 |
91 | 高選擇性的抗皰疹病毒藥 | 阿昔洛韋 |
92 | 拉米夫定抗肝炎病毒機制 | 抑制HIV病毒的逆轉錄酶、抑制HBV病毒DNA多聚酶 |
93 | 干擾素屬于 | 廣譜抗病毒藥,通過誘導機體細胞產(chǎn)生抗病毒蛋白酶,抑制病毒復制 |
94 | 異煙肼抗菌機制 | 抑制分枝菌酸合成 |
95 | 各種類型結核病的首選藥 | 異煙肼 |
96 | 異煙肼治療結核病,同服維生素B6目的 | 防止周圍神經(jīng)炎及中樞神經(jīng)興奮 |
97 | 異煙肼抗結核特點 | 抗結核作用選擇高、作用強、穿透力強、可殺滅細胞內(nèi)及纖維化或干酪樣病灶內(nèi)的結核桿菌、單用易產(chǎn)生耐藥性 |
98 | 利福平具有 | 抗結核、抗麻風、抗細菌、抗病毒和沙眼衣原體作用 |
99 | 利福平的抗菌機制 | 抑制依賴DNA的RNA多聚酶 |
100 | 乙胺丁醇較嚴重的毒性反應為 | 球后視神經(jīng)炎 |
101 | 治療麻風病的首選藥 | 氨苯砜 |
102 | 對麻風病并無治療作用,但與抗麻風藥合用減少麻風反應的藥物 | 沙利度胺 |
103 | 控制瘧疾的急性發(fā)作和根治惡性瘧首選藥 | 氯喹 |
104 | 氯喹具有 | 抗瘧疾、抗腸外阿米巴病、免疫抑制作用 |
105 | 主要用于耐氯喹及耐多藥的惡性瘧,尤其是腦型惡性瘧的藥物 | 青蒿素 |
106 | 何藥具有金雞納不良反應 | 奎寧 |
107 | 主要用于病因性預防的抗瘧疾藥 | 乙胺嘧啶 |
108 | 主要用于控制瘧疾復發(fā)和傳播的藥物 | 伯氨喹 |
109 | 治療阿米巴病和陰道滴蟲首選藥物 | 甲硝唑 |
110 | 治療血吸蟲病及絳蟲病的首選藥 | 吡喹酮 |
111 | 蛔蟲、鉤蟲、蟯蟲均有明顯驅蟲作用,還具有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的藥物 | 左旋咪唑 |
112 | 治療蟯蟲感染首選藥 | 恩波維銨 |
113 | 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劑 | 巰嘌呤 |
114 |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 | 氟尿嘧啶 |
115 | 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劑 | 甲氨蝶呤 |
116 | 核苷酸還原酶抑制劑 | 羥基脲 |
117 | DNA多聚酶抑制劑 | 阿糖胞苷 |
118 | 直接破壞DNA結構和功能的藥物 | 烷化劑、絲裂霉素、順鉑 |
119 | 干擾RNA轉錄的藥物 | 放線菌素類、柔紅霉素、阿霉素 |
120 | 影響蛋白質合成和功能的藥物 | 門冬酰胺酶、紫杉醇、秋水仙堿、長春堿類 |
121 | 主要作用于細胞周期S期藥物 | 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巰嘌呤、阿糖胞苷、羥基脲 |
122 | 主要作用于細胞周期M期藥物 | 長春堿、長春新堿 |
123 | 主要用于消化道腫瘤的藥物 | 氟尿嘧啶 |
124 |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腫瘤藥 | 環(huán)磷酰胺、巰嘌呤、多柔比星 |
125 | 骨髓毒性很小,但肺毒性比較大 | 博萊霉素 |
126 | 具有耳毒性的抗惡性腫瘤藥 | 順鉑 |
127 | 治療卵巢癌和乳腺癌的一線藥物 | 紫杉醇 |
128 | 治療雌激素受體陽性的晚期乳腺癌、停經(jīng)后晚期乳腺癌的首選藥物 | 他莫昔芬 |
129 | 治療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首選藥物 | 阿糖胞苷 |
130 | 主要用于治療各種實體瘤的藥物 | 絲裂霉素 |
131 | 與順鉑和博來霉素合用是治療睪丸癌的首選藥物 | 長春堿 |
132 | 對慢性髓性白血病效果顯著的藥物 | 白消安 |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