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語文 |
第 2 頁:數學 |
第 3 頁:英語 |
第 4 頁:物理 |
第 5 頁:思想品德 |
第 6 頁:歷史 |
第 7 頁:地理 |
物 理
一、考試性質
初中物理學業(yè)與升學考試是義務教育初中階段的終結性考試,目的是全面、準確地反映初中畢業(yè)生是否達到《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所規(guī)定的學業(yè)水平。考試結果既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yè)標準的主要依據,也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
二、命題依據
以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物理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本考試大綱為依據,結合初中物理教學實際進行命題。
三、命題原則
1.導向性:正確發(fā)揮考試的導向功能。堅持以學生為本,強調能力立意,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應用,引導教師改進教學方式,引導學校加強教學管理。
2.基礎性: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考查。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掌握和應用程度的基礎上,注重考查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同時關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滲透。避免出現繁、難、偏、舊試題。
3.應用性: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試題素材應自然融洽地聯系學生實際,反映物理科技的發(fā)展及其應用,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之中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掌握的方法、能力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不出似是而非、脫離實際的試題和“機械性記憶”試題。
4.探究性:加強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應該從過程與方法入手,立意于能力,側重考查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理解和內化,避免將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知識化、程序化、形式化和標簽化。
5.開放性:重視開放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查。應設計適量的開放性試題,考查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6.科學性:嚴格按照科學命題的程序和要求組織命題。發(fā)揮不同類型試題的功能,確保學生發(fā)揮其真實水平;試題及評分標準要科學、嚴謹,杜絕出現知識性、技術性的錯誤。
四、目標內容
物理試題著重考查考生知識、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聯系,注意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廣泛應用,以有利于高中學校選拔新生,并有利于激發(fā)考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
物理命題將關注初、高中物理的銜接,突出對初、高中銜接緊密的知識內容與方法的考查。
(一)考試范圍
考試范圍為《物理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所規(guī)定的全部內容,包括科學探究和科學內容兩部分,其中科學探究融入科學內容中進行考查。
(二)考試內容與要求
物理學科考試既重視考查初中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重視考查觀察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1、課程目標要求
《物理課程標準》將課程目標劃分為認知性目標、技能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三大類,認知性目標分為了解、認識、理解三個層次要求;技能性目標包括獨立操作一個層次要求;體驗性目標分為經歷、認同、內化三個層次要求。
(1)認知性目標要求
了解:再認或回憶知識;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舉出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征。所用的行為動詞有:了解、知道、描述、說出、列舉、舉例說明、說明等。
認識:位于“了解”與“理解”之間。所用的行為動詞有:認識等。
理解:把握內在邏輯聯系,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系,進行解釋、推斷、區(qū)分、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信息等。所用的行為動詞有:解釋、理解、計算等。
(2)技能性目標要求
獨立操作:獨立完成操作,進行調整或改進,嘗試與已有技能建立聯系等。所用的行為動詞有:會、會測量、會選用、會使用、會根據……估測、會用……測量等。
(3)體驗性目標要求
經歷: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通過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的相似過程,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方法,建立對物理知識的感性認識,逐步形成和運用物理學中分析和研究問題的科學思維方式和實驗探究技能等。所用的行為動詞有:嘗試、觀察、經歷、探究、能等。
認同:在經歷的基礎上表達感受、態(tài)度和價值判斷;做出的相應反應等。所用的行為動詞有:關心、關注、有……意識。
內化:學習者通過有意識學習或無意識學習使得某種態(tài)度或行為成為其自然而然的一部分,具有穩(wěn)定態(tài)度、一致行為和個性化的價值觀念等。所用的行為動詞有:養(yǎng)成等。
2、內容標準的層次要求
依據《物理課程標準》的科學內容標準,按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3個一級主題及14個二級主題確立的考點及水平層次要求如下表。其中認知性目標中的A、B、C分別表示了解、認識、理解;技能性目標中的D表示獨立操作;體驗性目標中的E、F分別表示經歷、認同。
主 題 |
考 點 |
水平層次要求 | |||
認知 |
技能 |
體驗 | |||
物質 |
物質的形態(tài)和變化 |
(1)描述固、液、和氣三種物態(tài)的基本特征 |
A |
||
(2)列舉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狀態(tài)的物質及其應用 |
A |
||||
(3)說出生活環(huán)境中常見的溫度值 |
A |
||||
(4)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 |
A |
||||
(5)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同點和沸點 |
A |
||||
(6)了解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 |
A |
||||
(7)用物態(tài)變化的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
A |
||||
(8)用水的三態(tài)變化說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huán)現象 |
A |
||||
(9)了解我國和當地的水資源狀況 |
A |
||||
(10)會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 |
D |
||||
(11)嘗試對環(huán)境溫度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
E | ||||
(12)經歷物態(tài)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 |
E | ||||
(13)有關心環(huán)境和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
F | ||||
物質的屬性 |
(1)通過實驗,了解物質的一些物理屬性,如彈性、磁性、導電性和導熱性等 |
A |
|||
(2)用語言、文字或圖表揣述物質的這些屬性 |
A |
||||
(3)知道質量的含義 |
A |
||||
(4)了解人類關下物質屬性的研究對日常生活和科技進步的影響 |
A |
||||
(5)通過實驗,理解密度 |
C |
||||
(6)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
C |
||||
(7)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
D |
||||
(8)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
D |
||||
物質的結構與物體的尺度 |
(1)知道常見的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 |
A |
|||
(2)知道原于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 |
A |
||||
(3)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
A |
||||
(4)了解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歷程 |
A |
||||
(5)了解人類探索太陽及宇宙的歷程 |
A |
||||
(6)知道對宇宙的探索將不斷深入 |
A |
||||
(7)了解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大致尺度 |
A |
||||
(8)關注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新進展 |
F | ||||
(9)關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動 |
F | ||||
新材料及其應用 |
(1)通過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點及其應用 |
A |
|||
(2)了解新材料的發(fā)展給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可能帶來的影響 |
A |
||||
(3)能在個人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所作為 |
E | ||||
(4)有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
F | ||||
運動和相互作用 |
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 |
(1)知道機械運動 |
A |
||
(2)舉例說叫機械運動的相對性 |
A |
||||
(3)通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熱現象,了解分子熱運動的一些特點 |
A |
||||
(4)知道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 |
A |
||||
(5)舉例說明自然界存在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 |
A |
||||
(6)知道世界處于不停的運動中 |
A |
||||
機械運動和力 |
(1)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
A |
|||
(2)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重力、彈力和摩擦力 |
A |
||||
(3)用示意圖描述力 |
A |
||||
(4)知道二力平衡條件 |
A |
||||
(5)知道簡單機械 |
A |
||||
(6)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
A |
||||
(7)知道大氣壓強及其與人類生話的關系 |
A |
||||
(8)了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
A |
||||
(9)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
A |
||||
(10)運用物體的浮沉條件,說明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
A |
||||
(11)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
B |
||||
(12)認識牛頓第一定律 |
B |
||||
(13)通過實驗認識浮力 |
B |
||||
(14)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
C |
||||
(15)用物體的慣性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
C |
||||
(16)通過實驗理解壓強 |
C |
||||
(17)會根據生活經驗估測長度和時間 |
D |
||||
(18)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 |
D |
||||
(19)通過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
D |
||||
(20)會測量力的大小 |
D |
||||
(21)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
E | ||||
(22)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
E | ||||
(23)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
E | ||||
聲和光 |
(1)了解樂音的特性 |
A |
|||
(2)了解現代技術中聲學知識的一些應用 |
A |
||||
(3)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
A |
||||
(4)知道平而鏡成像的特點及應用 |
A |
||||
(5)了解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應用 |
A |
||||
(6)通過實驗,了解白光的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現象 |
A |
||||
(7)知道波長、頻率和波速 |
A |
||||
(8)通過實驗,認識聲的產生和傳播條件 |
B |
||||
(9)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fā)散作用 |
B |
||||
(10)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
E | ||||
(11)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現象及其特點 |
E | ||||
(12)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 |
E | ||||
(13)探究并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
E | ||||
電和磁 |
(l)知道地磁場 |
A |
|||
(2)通過實驗,了解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
A |
||||
(3)通過實驗,了解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 |
A |
||||
(4)知道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到力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 |
A |
||||
(5)了解電磁感應在生產、生話中的應用 |
A |
||||
(6)知道電磁波 |
A |
||||
(7)知道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
A |
||||
(8)了解電磁波的應用及其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
A |
||||
(9)通過實驗認識磁場 |
B |
||||
(l0)觀察摩擦起電現象 |
E | ||||
(11)探究并了解同種電荷扣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
E | ||||
(12)探究并了解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方向 |
E | ||||
(13)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生電流的條件 |
E | ||||
能量 |
能量、能量的轉化和轉移 |
(l)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
A |
||
(2)描述各種各樣的能量和生產、生活的聯系 |
A |
||||
(3)知道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或轉移的過程 |
A |
||||
(4)通過實驗,認識能量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轉化 |
B |
||||
(5)結合實例,認識功的概念 |
B |
||||
機械能 |
(1)知道動能、勢能和機械能 |
A |
|||
(2)通過實驗,了解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 |
A |
||||
(3)舉例說叫機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轉化 |
A |
||||
(4)知道機械功和功率 |
A |
||||
(5)用生活中的實例說叫機械功和功率的含義 |
A |
||||
(6)知道機械效率 |
A |
||||
(7)了解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和意義 |
A |
||||
(8)了解人類使用機械的歷程 |
A |
||||
(9)了解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
A |
||||
內能 |
(1)了解內能和熱量 |
A |
|||
(2)通過實驗,了解比熱容 |
A |
||||
(3)了解熱機的工作原理 |
A |
||||
(4)知道內能的利用在人類發(fā)展史上的重要意義 |
A |
||||
(5)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 |
B |
||||
(6)嘗試用比熱容說明簡單的自然現象 |
E | ||||
電和磁 |
(1)知道電壓、電流和電阻 |
A |
|||
(2)說出生產、生活中采用簡單串聯或并聯電路的實例 |
A |
||||
(3)了解串、并聯電路電流和電壓的特點 |
A |
||||
(4)知道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
A |
||||
(5)了解家庭電路 |
A |
||||
(6)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 |
B |
||||
(7)理解歐姆定律 |
C |
||||
(8)結合實例理解電功和電功率 |
C |
||||
(9)會看、會畫簡單的電路圖 |
D |
||||
(10)會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 |
D |
||||
(11)會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 |
D |
||||
(12)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
E | ||||
(13)有安全用電和節(jié)約用電的意識 |
F | ||||
能量守恒 |
(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
A |
|||
(2)列舉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實例 |
A |
||||
(3)知道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
A |
||||
(4)從能量的轉化和轉移的角度認識效率 |
B |
||||
(5)有用能量轉化與守恒的觀點分析問題的意識 |
F | ||||
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
(1)結合實例,說出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
A |
|||
(2)列舉常見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A |
||||
(3)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點和可能帶來的問題 |
A |
||||
(4)了解我國和世界的能源狀況 |
A |
||||
(5)對于能源的開發(fā)利用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 |
F |
化學與社會發(fā)展
主 題 內 容 |
考 試 要 求 |
水平 層次 | |
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 |
46.燃燒、緩慢氧化和爆炸 |
①認識燃燒、緩慢氧化和爆炸的條件,了解防火、滅火、防爆的措施; |
B |
②認識燃料完全燃燒的重要性,了解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huán)境污染較小的燃料。 |
B | ||
47.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是人類社會重要的自然資源 |
知道煤、石油、天然氣不僅是重要的自然燃料,還能夠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出許多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新產品。 |
B | |
48.石油是沸點不同的有機物組成的混合物 |
知道石油液化氣、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產品。 |
A | |
49.資源和新能源的開發(fā)利用 |
①了解海洋中蘊含著豐富的資源; |
A | |
②了解我國能源與資源短缺的國情,認識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fā)的重要意義。 |
A | ||
常見的化學合成材料 |
50.常見的合成纖維、塑料、橡膠及其應用 |
①能用簡單的實驗方法區(qū)分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 |
B |
②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對人和環(huán)境的影響,認識新材料的開發(fā)與應用對社會發(fā)展的密切關系。 |
A | ||
化學物質與健康 |
51.對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的有機物 |
知道生命活動需要的營養(yǎng)素包括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 |
A |
52.化學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
知道鈣、鐵、鋅、碘等元素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了解它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
A | |
53.常見的損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
知道一氧化碳、甲醛、黃曲霉素等物質有損人體健康。 |
A | |
保護好我們的環(huán)境 |
54. “三廢”的污染與防治 |
知道目前“三廢”污染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哪些,防止、處理“三廢”污染的方法、措施和一般原則。 |
A |
55.合理使用化肥 、農藥,保護環(huán)境 |
知道化肥、農藥使用不當時,對環(huán)境造成的不良影響。 |
A |
實驗與探究
主 題 內 容 |
考 試 要 求 |
水平層次 | |
基本的實驗技能 |
56.常見化學儀器和基本操作 |
①能夠記住14種常見儀器的名稱,了解其用途; |
B |
②能進行藥品的取用、簡單儀器的使用和連接、加熱等基本的實驗操作; |
C | ||
③會根據實驗目的選擇實驗藥品和儀器,并能安全操作。 |
C | ||
57.運用簡單裝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氣體(物質) |
①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
B | |
②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
B | ||
③其他物質的制備。 |
B | ||
58.溶液的配制 |
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基本步驟和操作。 |
C | |
59.用過濾、蒸發(fā)的方法對混合物進行分離 |
①知道過濾法分離混合物的適用范圍; |
B | |
②能夠正確選擇過濾、蒸發(fā)操作所需要的儀器; |
B | ||
③知道過濾、蒸發(fā)操作要點和相關注意事項。 |
B | ||
60.常見物質的檢驗 |
①檢驗溶液的酸堿性或酸堿度。 |
C | |
②檢驗碳酸鹽(CO)、銨鹽(NH4+); |
C | ||
③知道硫酸鹽(SO)與鋇鹽(Ba2+)、鹽酸鹽(Cl)與硝酸銀溶液等的反應及實驗現象。 |
C | ||
61.除去常見物質中的雜質 |
能根據實際需要恰當地選擇除雜試劑和方法,并能夠正確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C | |
科學探究 |
62.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的要素 |
了解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的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 |
B |
能用書面方式比較明確地表述探究過程和結果。 |
C |
生 物
一、考試性質
初中生物學業(yè)考試是義務教育初中階段的終結性考試,目的是全面、準確地反映初中畢業(yè)生是否達到《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所規(guī)定的學業(yè)水平?荚嚱Y果既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yè)標準的主要依據,也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
二、命題依據
以《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指導,以本大綱為依據,結合初中生物學教學實際進行命題。
三、命題原則
貫徹教育部有關中考命題改革的意見,落實省教育廳有關中考命題文件的精神。命題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導向性:正確發(fā)揮考試對教學的導向作用,凸顯學科特點、加強實驗教學,引導教師改進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提升科學素養(yǎng)。
2.基礎性:面向全體學生,加強考查初中生物學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考試內容應注意選擇學生熟悉的、發(fā)生在身邊的生物學問題,及對學生今后可持續(xù)性學習發(fā)展有用的知識。
3.時代性:了解生物科學技術發(fā)展狀況,關注初中生物學與科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的關系。
4.科學性:嚴格按照命題的程序和要求組織命題,控制主觀題、客觀題比例和難度。試題要科學、嚴謹,避免出現科學性、技術性的錯誤。
5.開放性:適當增加試題形式,力求思維過程、答案的多樣化,注重考查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能力,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四、內容目標
1.對考試能力的要求
(1)識記能力:再認知識;辨識事實性證據;描述事物特征。
(2)理解能力:舉例說明知識;對相關知識進行解釋、推斷、分類、比較。
(3)實驗與探究能力:正確使用顯微鏡等常用實驗儀器和工具,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方法,初步掌握實驗探究的一般方法。
(4)信息處理能力:能從圖文資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并初步進行分析和處理。
(5)應用能力: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6)評價能力:能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所涉及的事物進行檢查與評判。
2.對考試目標層次的要求
(1)Ⅰ:對所列知識點要知道其含義,能夠在試題所給予的相對簡單的情境中識別和使用它們。
(2)Ⅱ:理解所列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并能在較復雜的情境中綜合運用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
五、考試內容與要求
2014年理科綜合生物科考試內容范圍及要求:
主題一、科學探究
知識內容 |
要求 |
1-1 提出問題:能發(fā)現并書面表述與生物學相關的、可以探究的問題 |
Ⅱ |
1-2 作出假設:應用已有知識,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可能的設想 |
Ⅱ |
1-3 制訂計劃:擬訂探究計劃;列出所需要的材料與用具;設計對照實驗,控制單一變量,重復多次實驗 |
Ⅱ |
1-4 實施計劃:收集可靠的證據、數據,并能評價證據、數據的可靠性 |
Ⅱ |
1-5 得出結論:用多種方式來描述現象,分析和判斷證據、數據,得出結論 |
Ⅱ |
主題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知識內容 |
要求 |
2-1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
|
⑴ 闡明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
Ⅰ |
⑵ 區(qū)別動物和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異同點 |
Ⅱ |
⑶ 說出細胞中含有的物質,知道糖類、脂質、蛋白質等有機物能提供能量 |
Ⅰ |
⑷ 描述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
Ⅰ |
⑸ 描述細胞質中的葉綠體和線粒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 |
Ⅰ |
⑹ 闡明遺傳信息儲存在細胞核中 |
Ⅱ |
⑺ 說明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保持恒定的意義 |
Ⅱ |
⑻ 描述細胞生長和分裂的基本過程,說明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
Ⅰ |
⑼ 說出細胞分裂與生物生長的關系 |
Ⅰ |
2-2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
|
⑴ 說出組織的概念,描述構成動植物體和人體的各種組織是通過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
Ⅰ |
⑵ 識別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和植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 |
Ⅰ |
⑶ 說出器官、系統(tǒng)的概念,知道人體八大系統(tǒng)的名稱 |
Ⅰ |
⑷ 說明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 |
Ⅱ |
⑸ 說明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區(qū)別動植物體結構層次的差別 |
Ⅱ |
⑹ 說明單細胞生物是依靠一個細胞完成生命活動的 |
Ⅱ |
⑺ 舉例說出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
Ⅰ |
⑻ 識別病毒,說出病毒的種類、結構和生活 |
Ⅰ |
⑼ 舉例說出有關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
Ⅰ |
主題三、人體的營養(yǎng)、呼吸、物質運輸與廢物的排出
知識內容 |
要求 |
3-1人體的營養(yǎng) |
|
⑴ 描述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 |
Ⅰ |
⑵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過程 |
Ⅱ |
⑶ 嘗試解讀營養(yǎng)物質在消化道內被消化的曲線圖 |
Ⅱ |
⑷ 分析小腸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說出小腸的結構與消化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
Ⅱ |
3-2人體的呼吸 |
|
⑴ 描述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
Ⅰ |
⑵ 說出呼吸道的作用,認識到呼吸道處理空氣能力的有限性 |
Ⅰ |
⑶ 概述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 |
Ⅱ |
⑷ 概述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 |
Ⅱ |
3-3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
|
⑴ 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
Ⅰ |
⑵ 識別紅細胞和白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
Ⅰ |
⑶ 描述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和功能特點 |
Ⅰ |
⑷ 區(qū)分這三種血管以及血液在這三種血管內流動的情況 |
Ⅱ |
⑸ 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
Ⅰ |
⑹ 概述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區(qū)別動脈血與靜脈血 |
Ⅱ |
3-4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
|
⑴ 描述人體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 |
Ⅰ |
⑵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
Ⅱ |
主題四、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知識內容 |
要求 |
4-1種子植物 |
|
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描述菜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的異同 |
Ⅰ |
4-2 被子植物的一生 |
|
⑴ 闡明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和自身條件 |
Ⅱ |
⑵ 闡明種子萌發(fā)的過程 |
Ⅱ |
⑶ 描述根的生長和枝條發(fā)育的過程 |
Ⅰ |
⑷ 了解無機鹽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
Ⅰ |
⑸ 描述花的主要結構 |
Ⅰ |
⑹ 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
Ⅰ |
⑺ 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
Ⅱ |
4-3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
|
⑴ 說明植物的生活離不開水的原因 |
Ⅱ |
⑵ 舉例說出水對植物分布的影響 |
Ⅰ |
⑶ 說出大量根毛對植物吸水的意義 |
Ⅰ |
⑷ 說明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 |
Ⅱ |
⑸ 運用有關綠色植物吸收水和運輸水的器官特點的知識,解釋生產和生活中的相關現象 |
Ⅱ |
⑹ 描述綠色植物葉片的基本結構 |
Ⅰ |
⑺ 解釋氣孔控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出植物葉片的機制 |
Ⅱ |
⑻ 說出綠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中的作用 |
Ⅰ |
4-4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
⑴ 闡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
Ⅱ |
⑵ 運用實驗的方法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
Ⅱ |
⑶ 說明呼吸作用的過程 |
Ⅱ |
⑷ 闡明有機物對于生物體的重要作用 |
Ⅱ |
⑸ 歸納出光合作用的概念,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 |
Ⅱ |
⑹ 認識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
Ⅱ |
主題五、人體的生命活動調節(jié)
知識內容 |
要求 |
5-1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 |
|
⑴ 描述神經系統(tǒng)和神經元的組成和功能 |
Ⅰ |
⑵ 說明人體各部分的協調動作主要靠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來實現 |
Ⅱ |
5-2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 |
|
⑴ 概述反射是人體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理解反射的概念;描述反射弧的結構 |
Ⅱ |
⑵ 舉例說出反射包括簡單的反射和復雜的反射 |
Ⅰ |
5-3激素調節(jié) |
|
⑴ 說出內分泌腺的特點、種類和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種類 |
Ⅰ |
⑵ 舉例說明人體激素參與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
Ⅱ |
主題六、生物的生殖、發(fā)育與遺傳
知識內容 |
要求 |
6-1植物的生殖 |
|
⑴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
Ⅰ |
⑵ 列舉植物常見的無性生殖 |
Ⅰ |
6-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
|
⑴ 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以及親子代間在性狀上的延續(xù)現象 |
Ⅰ |
⑵ 舉例說出不同種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qū)別 |
Ⅰ |
⑶ 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
Ⅰ |
6-3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
|
⑴ 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
Ⅰ |
⑵ 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
Ⅰ |
⑶ 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
Ⅰ |
6-4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
|
⑴ 舉例說出相對性狀與基因的關系 |
Ⅰ |
⑵ 描述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的傳遞特點 |
Ⅰ |
⑶ 說明近親結婚的危害 |
Ⅱ |
6-5人的性別遺傳 |
|
⑴ 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
Ⅱ |
⑵ 解釋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
Ⅱ |
主題七、傳染病與免疫
知識內容 |
要求 |
7-1 傳染病及其預防 |
|
⑴ 舉例說出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
Ⅰ |
⑵ 列舉常見的寄生蟲病、細菌性傳染病和病毒性傳染病 |
Ⅰ |
⑶ 說出艾滋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
Ⅰ |
7-2 免疫與計劃免疫 |
|
⑴ 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 |
Ⅰ |
⑵ 區(qū)別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 |
Ⅱ |
⑶ 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
Ⅱ |
六、考試形式、試卷結構及難度
1.考試形式、分值設置、時間
閉卷、筆試。理化生同科合卷,分科命題,序號連編。試卷分Ⅰ、Ⅱ卷,第Ⅰ卷為選擇題,第Ⅱ卷為非選擇題。第Ⅰ卷均按生物、化學、物理順序編排,Ⅱ卷按物理、化學、生物順序編排。理綜全卷滿分為150分,其中生物滿分為30分。生物試題部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類題型賦分比為14:16。理科綜合考試時間150分鐘,生物試題按30分鐘考試時間命制。
2.試題難度預設
合理安排生物試題難度結構,其基礎題、中檔題、較難題占分比例約為6:2:2,總體難度控制在0.55—0.65之間。
相關鏈接:
·2021年湖北中考成績查詢時間及方式匯總 (2021-6-24 20:00:04)
·2021年荊門中考錄取分數線7月2日公布 (2021-6-24 10:42:10)
·2021年荊門中考成績查詢時間:7月2日 (2021-6-24 10:38:58)
·黃石2021年中考時間:6月20日-22日 (2021-4-4 23:36:42)
·黃石關于2021年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水平考試及高中階段學校 (2021-4-4 23:33:47)
2022年海南中考地理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生物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歷史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政治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化學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物理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英語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數學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語文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寧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龍江 | 內蒙古 | 更多 |
·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培訓 試聽 ·經濟師考試培訓 試聽
·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培訓 試聽 ·報關員考試培訓 試聽
·銀行從業(yè)考試培訓 試聽 ·會計證考試培訓 試聽
·證券從業(yè)考試培訓 試聽 ·華圖公務員培訓 試聽
·二級建造師考試培訓 試聽 ·公務員培訓 網校 試聽
·一級建造師考試培訓 試聽 ·結構師考試培訓 試聽
·注冊建筑師考試培訓 試聽 ·造價師考試培訓 試聽
·質量資格考試培訓 試聽 ·咨詢師考試培訓 試聽
·衛(wèi)生職稱考試培訓 試聽 ·監(jiān)理師考試培訓 試聽
·報關員考試培訓 試聽 ·經濟師考試培訓 試聽
·銀行從業(yè)考試培訓 試聽 ·會計證考試培訓 試聽
·證券從業(yè)考試培訓 試聽 ·注冊會計師培訓 試聽
·期貨從業(yè)考試培訓 試聽 ·統(tǒng)計師考試培訓 試聽
·國際商務師考試培訓 試聽 ·稅務師考試培訓 試聽
·人力資源師考試培訓 試聽 ·評估師考試培訓 試聽
·管理咨詢師考試培訓 試聽 ·審計師考試培訓 試聽
·報檢員考試培訓 試聽 ·高級會計師考試培訓 試聽
·外銷員考試培訓 試聽 ·公務員 試聽 教育門戶
·二級建造師考試培訓 試聽 ·招標師考試培訓 試聽
·造價師考試培訓 試聽 ·物業(yè)管理師考試培訓 試聽
·監(jiān)理師考試培訓 試聽 ·設備監(jiān)理師考試培訓 試聽
·安全師考試培訓 試聽 ·巖土工程師考試培訓 試聽
·咨詢師考試培訓 試聽 ·投資項目管理師培訓 試聽
·結構師考試培訓 試聽 ·公路監(jiān)理師考試培訓 試聽
·建筑師考試培訓 試聽 ·衛(wèi)生資格考試培訓 試聽
·質量資格考試培訓 試聽 ·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培訓 試聽
·造價員考試培訓 試聽 ·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培訓 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