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男性,34歲,2天前受涼后發(fā)熱,體溫38.9°C:,伴呼吸困難,咳嗽,咳少量黃痰,腹瀉兩次,自服“先鋒霉素”無效。入院查體:嗜睡,口唇輕度發(fā)紺,脈搏100次/分,呼吸28次/分,雙肺叩診呈清音,雙下肺可聞及濕啰音,心律整,腹(一),血WBC 12.3×109/L,中性粒細胞87 %,血氣分析:pH7.35,PaO2 57mmHg,PaCO231mmHg,胸片示:左上肺前段、左下肺及右上肺前段、右中肺見斑片狀陰影。最可能的診斷是
A.軍團菌肺炎
B.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
C.ARDS
D.肺栓塞
E.支原體肺炎
(答案:A患者特點:青年男性,受涼后2天起病,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血WBC及中性粒細胞輕度升高,胸片可見多處斑片狀陰影,可確定患者為肺炎。同時患者存在消化道癥狀,出現(xiàn)I型呼吸衰竭,且頭孢菌素抗感染治療無效,此皆為軍團菌肺炎的特點,故正確答案為A。
92.男性,78歲,3天前受涼后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38.2℃,伴有咳嗽,咳黃痰,痰不易咳出。既往病史:3年前患腦梗死,臥床,生活不能自理。偶有進食嗆咳。體檢:雙下肺可聞及細小水泡音。胸片提示:右下肺背段片狀影。血WBC10.8×109/L,中性粒細胞79%,應用頭孢唑林體溫控制不佳。該患者可能合并哪類病原體感染?
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B.軍團菌
C.肺炎鏈球菌
D.真菌
E.厭氧菌
(答案:E)患者存在腦血管病及進食嗆咳的易患因素,且部位為吸人性肺炎的好發(fā)部位即右下葉背段,均提示為吸人性肺炎。而吸人性肺炎主要致病菌為厭氧菌。第一代頭孢菌素對厭氧菌效果差,該患者用頭孢唑林體溫控制不佳,支持病原菌為厭氧菌的觀點,故正確答案為E。
93.男性,40歲,胸痛、反酸、燒心、噯氣2個月,胃鏡檢查食管黏膜未見明顯異常,最有助于明確診斷的檢查是
A.上消化道氣鋇雙重造影
B.13C尿素呼氣試驗
C.24小時胃食管pH監(jiān)測
D.肝硬化合并原發(fā)性肝癌
E.肝腎綜合征
(答案:C)該中年男性患者疑診為胃食管反流病,胃鏡檢查食管黏膜未見明顯異常,最有助于明確診斷的檢查是24小時胃食管pH監(jiān)測,可提供食管是否存在過度酸反流的客觀證據(jù),有助于鑒別胸痛與反流的關系,因此答案是C。
96.45歲,女性,反復腹痛、發(fā)熱、黃疸1年,近3天上述癥狀加重,高熱、黃疸不退。入院體溫40℃,脈搏120次/分,血壓70/50mmHg,該病人首選的治療為
A.大劑量抗生素治療感染后擇期手術
B.全胃腸外營養(yǎng)后手術
C.立即手術
D.積極抗休克同時及早手術
E.應用血管收縮劑,血壓升至正常后及早手術
(答案:D)根據(jù)題干患者除有Charcot三聯(lián)征(腹痛、高熱和黃疸)外,又出現(xiàn)休克狀態(tài)(血壓70/50mmHg,脈搏120次/分),如有神經(jīng)中樞系統(tǒng)受抑制表現(xiàn)即Reynolds五聯(lián)征,應診斷為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此病急重,病情進展快,治療不及時后果嚴重。治療的原則是緊急手術解除膽道梗阻并引流,及早且有效地降低膽管內(nèi)壓力。只有解除膽管梗阻,才能控制膽道感染,制止病情進展。因此應在積極抗休克的同時及早手術。手術的目的在于搶救病人生命,手術應力求簡單有效,通常采用膽總管切開減壓、T管引流術。
97.女,10歲。腹瀉1年。體檢發(fā)現(xiàn)一肛瘺,結腸鏡示回盲部鋪路石樣改變,最可能的診斷是
A.結腸癌
B.潰瘍性結腸炎
C.細菌性痢疾
D.克羅恩病
E.腸結核
(答案:D)該女性患兒腹瀉一年病史,結腸鏡見到克羅恩病典型的回盲部鋪路石樣改變,因此最可能的診斷是克羅恩病。
98.男性,36歲,慢性腹瀉5年,大便有少量膿血,纖維結腸鏡檢查直腸、乙狀結腸散在小潰瘍,治療上首選
A.氫化可的松保留灌腸
B.口服潑尼松
C.口服氟哌酸
D.口服甲硝唑
E.口服SASP
(答案:E)本例為潰瘍性結腸炎,藥物治療首選SASP口服,對直腸、乙狀結腸病變可考慮保留灌腸,但病人未曾治療過,且無應用SASP禁忌,加之病程達5年,故不宜首選氫化可的松保留灌腸治療;其他各藥均不作為單獨使用的藥物。
99.女性,50歲,左側腹脹、腹痛,大便不成形,每日3~4次,有膿血。查體:左下腹可捫及包塊,邊界不清,明確診斷首選的檢查是
A.B超
B.CT
C.CEA
D.纖維結腸鏡
E.大便潛血試驗
(答案:D)50歲女性患者,左側腹痛,大便每日3~4次,不成形,有膿血,左下腹可及邊界不清的包塊,應想到左側結腸癌可能。為明確診斷,首選纖維結腸鏡檢查,可直接看到病變并取活組織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也可行X線鋇劑灌腸或氣鋇雙重對比造影。B超和CT對了解腹部腫塊和腫大淋巴結、有無肝轉移有幫助。CEA特異性不高,60%的結腸癌病人高于正常,用于術后判斷預后和復發(fā)有幫助。
100.男性,34歲,腹部砸傷4小時,查體見四肢濕冷,腹肌緊張,全腹壓痛、反跳痛,有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消失,該病人目前應進行的處理不包括
A.診斷性腹腔穿刺
B.密切監(jiān)測基本生命體征
c.補充血容量,抗休克治療
D.給予止痛和鎮(zhèn)靜劑
E.抗感染治療
(答案:D)本例為腹部外傷后出現(xiàn)腹膜炎伴休克的臨床表現(xiàn),估計有腹腔內(nèi)臟器官損傷。當前的處理A、B、C、E項均應使用,積極補充血容量抗休克,給廣譜抗生素預防和治療感染,密切監(jiān)測病人生命體征及進一步檢查(診斷性腹腔穿刺)明確診斷,為很可能需要施行的手術治療作準備。在未明確診斷前,不應給鎮(zhèn)靜劑和止痛藥,以免掩蓋癥狀延誤診斷和治療。
相關推薦:
2014臨床醫(yī)師《專業(yè)綜合》章節(jié)復習精選匯總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