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高血壓病腦出血急性期處理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是
A.立即使血壓下降至正常以下,防止再出血
B.立即使用止血藥
c.立即使用脫水藥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nèi)壓
D.用鎮(zhèn)靜藥,防止癲癇發(fā)作
E.用抗生素,防止繼發(fā)感染
(答案:C)高血壓病腦出血急性期的最大危險是腦水腫和顱內(nèi)高壓,若不及時處理會因呼吸抑制而危及生命,所以最重要的處理是立即使用脫水藥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nèi)壓,以挽救生命,贏得時間進一步處理。
22.輕度哮喘發(fā)作時下述檢測結(jié)果可能有誤的是
A.PaO2降低
B.PaCO2降低
C.pH降低
D.SaO2正常
E.PaCO2升高
(答案:E)輕度哮喘時可有輕度缺氧,但氧飽和度尚在正常范圍,并因缺氧可使pH降低,但一般不會出現(xiàn)二氧化碳分壓升高,因此時呼吸加快,甚至可能有過度換氣,所以E項結(jié)果可能有誤。
23.以下指標不是ARI)S早期表現(xiàn)的是
A.PaCO2>45mmHg(吸空氣時)
B.PaO2<60mmHg(吸空氣時)
C.P(A一a)O2增力
D.PaO2/FiO2<200mmHg
E.PaCO2<35mmHg
(答案:A)ARDS典型的改變是PaO2降低、PaCO2降低、pH升高。根據(jù)動脈血氣分析和吸入氧濃度可計算肺氧合功能指標,本題中C、D、E均為此指標;動脈血氧指標為明顯低氧血癥(吸空氣時,PaO2<60mmHg),所以A項是錯誤的。
24.診斷慢性支氣管炎的主要依據(jù)是
A.病史和癥狀
B.陽性體征
C.胸部X線檢查
D.心電圖改變
E.肺功能檢查
(答案:A)根據(jù)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發(fā)病持續(xù)3個月,連續(xù)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時,即可作出診斷,因此診斷慢性支氣管炎盼主要依據(jù)是病史和癥狀,而其余四項均不是診斷的主要依據(jù)。
25.急性心肌梗死需與以下疾病鑒別,除了
A.心絞痛
B.急性心包炎
C.急性肺動脈栓塞
D.急性闌尾炎
E.主動脈夾層分離
(答案:D)急性心肌梗死時,臨床表現(xiàn)為胸痛,因而需要與其他產(chǎn)生胸痛的疾病相鑒別,題中所列五個疾病,除急性闌尾炎外,均有胸痛,所以只有急性闌尾炎不需鑒別。
26.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氣流阻塞,下列各項指標、檢查或表現(xiàn)中最有診斷價值的是
A.桶狀胸
B.ECG低電壓
C.X線胸片
D.血氣分析
E.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實測值與預計值比(FEV,實測值/FEV1預計值)
(答案:E)COPD時,肺功能存在通氣功能障礙,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FV1/FVC%)<60%,最大通氣量低于預測值的80 %,說明有殘氣量增加,所以對診斷C()PD有重要意義。而桶狀胸也可見于老年性肺氣腫,甚至正常人;低電壓(ECG)非COPD所特有;,X線胸片所示僅提示肺氣腫的存在;血氣分析為呼吸衰竭的指標,所以E項是正確的。
27.在慢性肺心病的發(fā)生過程中,以下哪一項不是引起肺動脈高壓的重要因素
A.缺氧
B.肺血管解剖結(jié)構(gòu)改變
C.血容量增高
D.血液黏稠度增加
E.電解質(zhì)紊亂
(答案:E)電解質(zhì)紊亂對肺動脈壓的增高并無影響,余各項均為肺動脈高壓的形成機制。
28.兩人進行心肺復蘇,一人做人工呼吸,另一人做心臟按壓,其比例是
A.4次心臟按壓,1次人工呼吸
B.5次心臟按壓,1次人工呼吸
C.8次心臟按壓,1次人工呼吸
D.10次心臟按壓,1次人工呼吸
E.15次心臟按壓,1次人工呼吸
(答案:B)心肺復蘇,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之比應是1:5。
29.勞力性心絞痛,疼痛發(fā)生于
A.勞力時或情緒激動當時
B.與人爭吵后
C.夜問睡眠時
D.追趕公共汽車后
E.安靜休息時
(答案:A)勞力性心絞痛,疼痛發(fā)生于勞力時或情緒激動當時,而不是之后或睡眠和休息時,所以答案應該是A。
30.以下各項中不是慢性肺心病的心電圖表現(xiàn)的是
A.電軸右偏
B.Sv1+Rv5≥1.5mV
C.V1和V2導聯(lián)出現(xiàn)QS波
D.肺型P波
E.右束支傳導阻滯
(答案:B)肺心病的右室負荷增大、肥厚的心電圖表現(xiàn)之一,不是Sv1+Rv5≥1.5mV,而應是Rv1+Sv5≥1.05mV,所以B項是錯誤的,余各項均為肺心病時心電圖可見的表現(xiàn)。
相關(guān)推薦:
2014臨床醫(yī)師《專業(yè)綜合》章節(jié)復習精選匯總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